2025-08-06
B体育体育网站入口-火箭发射,冠军之路不可阻挡!
我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发射
天舟飞船与长征七号首次组合发射
长征七号首次挑战“零窗口”发射
成功
△央视新媒体独家镜头 距离发射塔架30米手机机位
4月20日19时41分,搭载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约596秒后,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这是天舟货运飞船和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组成的空间站货物运输系统的首次飞行试验。
视频值得收藏!天舟一号升空全过程↓
因为天舟一号“只运货、不送人”,它被一些媒体形象地称为“快递小哥”。我们就以快递单的形式来介绍一下“小哥”此行的任务。
天舟一号将与天宫二号三次“牵手”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入轨后,将按预定程序与在轨运行的天宫二号先后进行自动交会对接、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等3次交会对接,3次推进剂在轨补加,以及空间应用和航天技术等领域的多项实(试)验。期间,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组合体在轨飞行约2个月,天舟一号独立飞行约3个月。完成既定任务后,天舟一号将受控离轨,陨落至预定安全海域;天宫二号留轨继续开展拓展试验和应用。
其实,这次上天,“快递小哥”肩上满满都是任务呢!
天舟一号将完成多项使命任务
实际上,天舟一号远远不只是一个快递员这么简单,其他任务也不少。
任务1:“太空加油”
就像汽车需要加油,未来空间站长期在轨也需要“加油”。天舟一号这次就要进行一次在轨推进剂补加技术验证,为天宫二号在轨加注。
别小看这次的“太空加油”,其过程要比汽车加油复杂得多,分为29个步骤,每步都需要精细控制,整个“加油”过程要持续好几天。在天舟一号之前,只有俄罗斯和美国掌握了这项技术,其中,实现应用的只有俄罗斯。一旦当天舟一号“学会”这项技能,就将为我国空间站组装建造和长期运营扫除在能源供给问题上的最后障碍。
任务2:“太空芭蕾”
在第一次交会对接后,天舟一号将与天宫二号上演一场高难度的“太空芭蕾”——天宫二号转体180度,天舟一号从天宫二号下方绕飞,同时转体180度,加速赶到天宫二号前方,最终从“前”向与天宫二号进行一次交会对接。
大家不要误以为这是天舟一号的“耍酷”行为,其实,这项名为绕飞至前向交会对接的试验是为了确保未来航天器能从多个方向与空间站对接而进行的演练。
任务3:“从绿皮火车到高铁动车的升级”
天舟一号将完成快速交会对接试验,把之前需要2天左右的交会对接过程提速到6个小时左右,就像是从乘坐“绿皮火车”变为乘坐“高铁”。
这意味着可以缩短航天员在飞船狭小空间中滞留的时间,使载人太空飞行变得更加舒适、惬意,还可以让无法经历长时间运输的货品尽快送达,同时,更大程度上保障未来空间站的安全,方便空间站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任务4:“带着天宫二号一起飞”
按照正常情况下的飞行模式,从地球远道而来的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后,就可以好好休息一下,由“主飞行器”天宫二号负责对接后的飞行。
但是,这次天舟一号可不愿闲着,将开展货运飞船控制组合体试验,接过组合体飞行的“控制权”,带着天宫二号一起飞。
当然这也是有原因的,在主飞行器短时出现问题的情况下,另一航天器就可以发挥作用,进行“抢救”。
任务5:高大上的空间应用及技术试(实)验
虽然,天舟一号的主要功能是“运货”,但在满足运输货物需求的同时,天舟一号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平台效能,随船搭载了几十台载荷设备,将在轨开展十余项载荷试(实)验。
任务6:正当环保高手,不做太空垃圾
为了避免自身成为太空垃圾,天舟一号将在完成飞行任务后,首次实施主动离轨,落于南太平洋预定安全海域,为打造一个洁净、安全的太空环境做出贡献。
海南文昌定位国际航天城:由发射基地向产业基地拓展
中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计划于20日19时41分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作为中国唯一的滨海航天发射场所在地,文昌定位国际航天城,计划由航天发射基地向航天产业基地进行扩展。
经过2016年两次航天发射,文昌市作为航天发射基地的接待准备工作正逐步实现常态化,在人员疏散、游客接待、医疗保障、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等方面有成熟预案。
在此基础上,海南省明确提出建设海南文昌国际航天城,把文昌航天发射场建设成国际性、开放性、商业性的发射场并向航天产业基地拓展。
4月14日,记者用无人机航拍海南文昌龙楼航天小镇,龙楼镇主干道两旁设有多个大型停车场。据了解,中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计划于20日19时41分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择机发射,目前文昌当地接待准备工作基本就绪。中新社记者骆云飞摄
文昌国际航天城规划面积约90.8万亩(605.7平方公里)。据文昌市长王晓桥介绍,该市将在航天上下游产业上同时发力,以军民融合为契机重点打造六大产业链:航天重装产业链、航天科研及空间信息产业链、航天区块链金融产业链、航天种业产业链、航天科技旅游文化产业链、航天国际合作教育培训产业链。
作为航天种业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南航天工程育种研发中心于2013年建成运营,已试验上百个航天育种品种,推广种植面积达8000亩。中心副主任周天宇介绍说,太空育种属于物理诱变而非转基因技术,航天种子质量和产量均高于常规品种,有利于大规模种植推广。
文昌航天发射场定位开放性和商业化,由此带动当地航天旅游发展,文昌市航天科普中心、龙楼航天小镇等一批具有航天元素的景点也成为游客首选。
据官方数据,去年文昌市接待一日游人数与过夜游人数分别增长21.8%和15.1%,旅游业总收入增长15.2%,所推出的航天亲子游、航天生态游线路串连起当地宋氏祖居等传统景点,成为独树一帜的旅游产品。文昌市旅游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晓佳说,未来将开发八门湾、航天主题乐园(科普中心)、历史文化园等景区,集中展示侨乡风情、自然风光和航天元素,丰富游客体验。
航天产业落户,也在改变文昌城乡面貌。在距离发射场不足五公里的龙楼镇好圣村,航天元素无处不在,游客可采摘、品尝“航天菜”,购买航天主题旅游商品,体验航天创客民宿,一个“航天科技小康村”正在成为现实。
文昌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说,过去五年该市共建设重点项目633个,完成投资826亿元(人民币,下同),当前文昌基础设施日臻完善,重点园区开发提速,文昌今年还将安排发展基金2亿元,战略性培育航天军民融合相关产业。
丰富的华侨资源也将助力文昌航天产业链的发展。作为著名的“华侨之乡”,文昌将充分发挥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乡情基地作用,加强区域性经贸文化交流,吸引海外华商投资。
综合 | 央视新闻、中国新闻网、南国都市报